引流+扩圈嘉定新旧动能转换的“下一跳”是什么?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安全等一系列的阐述,为嘉定氢能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嘉定作为“国际汽车城”和“科学卫星城”,新旧动能转换的“下一跳”会是什么?
位于安亭镇的嘉定氢能港,有着较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是国内氢能发展的产业引领示范点。今年以来,嘉定正积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坚定扛起汽车“新四化”发展“主旗手”的重任,唱响“双碳氢能路,嘉定氢能港”新旋律。
“我们正加速构建系统生态、氢能生态和赋能生态,力争把氢能港打造成在产业集聚度、生态完整度、品牌特色度、技术领先度、承载能力度、应用覆盖度等方面领先全国的行业标杆和发展高地,让更多的示范样本在嘉定氢能港落地。”嘉定氢能港负责人邱鹏说。
新时代新征程,嘉定氢能港正在打造具有全产业链布局的“氢友圈”。
这里氢能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等各类科研机构齐备;这里聚集着千余名国内外氢能创新创业人才;这里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目前已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0余个。
作为国际知名的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9月,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与安亭镇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在嘉定建立中国总部、膜电极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未来三年投资约1.3亿美元。
千帆逐浪迎潮头,大量的优质企业在这里集聚,这得益于嘉定氢能港产业布局的先发优势。作为上海市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嘉定氢能港是唯一一个以氢能产业为特色的高科技园区。
这个不到2.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经入驻了长城汽车、捷氢科技、彼欧新能源、巴拉德、堀场、初斟、丰田汽车上海技术中心、楚航科技等行业领域里的头部企业,在八大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全覆盖,并已成为全国氢能行业中优势企业蕞集中、企业能级蕞大、人才数量蕞多的产业高地。今年上半年,氢能港总计营业收入58亿元。
近几年,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大量优质企业相继入场,看中的就是嘉定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的产业布局。
2021年,捷氢科技全新的产业基地启用。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捷氢科技通过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追求自主创新,实现了全球首条万台级“卷对卷”膜电极产线投产。
如果说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是氢能源规模化应用、商业化发展的核心,那么膜电极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如今,搭载着捷氢科技自主研发制造的膜电极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已经实现了一级零部件国产化率100%。截至目前,捷氢科技配套的燃料电池车辆已在全国18个城市成功试点投放。
在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方面,以捷氢科技、上燃动力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在各领域发挥产业领军作用,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对标全球顶尖水平。目前,捷氢科技牵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中,头部年度项目共490台套燃料电池系统已全部交付并基本完成装车,266辆燃料电池汽车已分批投入运营,并保持实际运营场景跟踪;清志新能源牵头的20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已全部完成交付。
“我们紧抓汽车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前瞻性地布局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未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奋力跑出嘉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区经委主任陆铁龙表示,在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下,嘉定以“三港两园”为代表的汽车特色产业园区,已基本形成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新四化”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嘉定氢能港正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
氢枫能源研发中心总经理宣锋,初次来到嘉定氢能港,就决心在这里干一番大事业,研发加氢站核心设备——加氢机。“嘉定区提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18座公共加氢站,目前已建成5座,形成了纯氢站、油氢合建站等多种模式并存的供氢网络。这就是我不能拒绝嘉定的理由。”宣锋说。
在加氢站设备中,重中之重的加氢产品是隔膜压缩机,因此隔膜压缩机的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价格对于国内供应商来说十分重要。
随着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的发展,以及氢燃料车型长续航发展的需求成为主流,70兆帕加氢设备的配套将成为必然趋势。
为了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宣锋带领团队成功获得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的“70兆帕撬装式加氢设备技术研发”项目,带领团队攻克关键技术,并在今年6月完成自主研发70兆帕加氢机和90兆帕液驱式压缩机两大核心设备,有力增强了国内70M兆帕撬装式加氢站技术实力,为下一代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加氢站设备,在电解水制氢领域,济平新能源推出了自己的PEM催化剂和碱性制氢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投入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这同样得益于嘉定氢能港在政策扶持、产业化集群等方面的强大优势,这也是济平新能源落户在此的原因。
近年来,嘉定区连续出台了《嘉定区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试行)》《嘉定区关于持续推动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产业政策,助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嘉定区还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嘉定区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提出到2025年,嘉定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总产出力争突破1000亿元;实现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总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100家;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车辆总数不少于3500辆;力争建成18座公共加氢站,引导氢气零售价格不超过35元/公斤。
“在这里,你能够感受到创新活力的内涵。每天都能找到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新的团队,以及各种创新举措,共同擦出新的火花,这种‘化学反应’很独特。”济平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刘瑾慧说。
今年以来,嘉定氢能港围绕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研发中心等。现已入驻8家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企业、3个高校技术团队,1个校企共建实验室和2个企业合作实验室。
“市场需要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如果能有一个纽带作为中间链接,那么就能有的放矢,让产品直达市场需求。”嘉定氢能港负责人邱鹏口中所说的“中间链接”就是氢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产学研协同创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这里所有人都有一个目标:让氢能港成为创新发展的“理想湾”。
刚刚成立不久的氢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其设置的目的就是做好“中间人”的纽带作用,让园区内的产业资源、市场需求、专业技术、科研成果可以从内部的“小循环”开始,逐步走向国内国际的“大循环”,促进氢能前沿应用技术交流创新,形成氢能应用技术链的协同互补。
对于邱鹏而言,协同创新中心更像是“大班长”,连接高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志同道合的人聚起来,“既要科技成果转化的0到1,也要尽力做到1到100。”邱鹏说,“企业是‘链主’,我们是‘链长’。只有‘双链驱动’,双向奔赴,才能踏准未来发展的脉搏。所以,我们正在极力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迭代、升级。”
氢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瞄准的是整个氢能产业,希望每年可以链接到10个以上的项目,可以让市场新增的那部分产业项目与行业大咖对接,在这里形成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技术,以及可小批量生产、可直达市场的产品,并助力氢能产业发展本身的降本提效。
值得关注的是,该中心已与同济大学、源网荷储、济平新能源等企业机构加强项目合作,探索联合创新新模式,助力有潜质的成果实现产业化。
以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例,在氢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今年该公司主导业务氢储能调峰电站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碳中和技术方案领军项目。
“我们对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舰介绍,氢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整体项目孵化、技术研发、产业链配套、技术产业化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平台作用,帮助企业在氢储能技术方向上找到了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与多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完成了项目合作及协议签署,正全力加速产能的开发,以蕞快的速度,将碳减排核心技术应用到全国各地。
“在嘉定,氢能产业的发展始于车,但不止于车。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平台,打开氢能的市场应用端,我们不但要引流,更要扩圈,打造具有嘉定特色的、多维度的‘氢友圈’。”邱鹏说。
未来,嘉定氢能港将持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筑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跨越式转变。力争至2025年,嘉定氢能港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营收突破500亿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