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厂房出租信息 > 正文内容

盘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2003-2005)

admin1个月前 (10-12)上海厂房出租信息64

  数字化盘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2003-2005)

  (柱状体深色部分为专利公开、授权数)

  不到3平方公里的张江“药谷”是生物医药创新资源高度密集的一片热土

  代表作: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

  让肿瘤病人自己成为“生产”抗肿瘤疫苗的工厂,现在已不是梦想。“工厂”的“工人”,是一种特殊的病毒——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溶瘤腺病毒,而“生产条件”则是采取特定方式给病灶部位加温,比如让病人稍稍发一阵烧。

  去年11月,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新药生产批文。临床试验表明,对于中晚期头颈部肿瘤,H101结合化疗的有效率达78%,比单纯化疗高了1倍多,如果结合加温治疗,疗效会更好。

  作为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抗癌药物,H101创造了三个“头部”:世界上头部个被准许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国内头部个可望打进全球市场的生物一类新药,同时,它还有望成为世界上头部种个体化的体内肿瘤疫苗。

  事实上,H101诞生的过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从模仿国外的研究成果到自主创新,再到蕞终遵循国际规则,收购全球知识产权——H101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道路。目前,三维公司已拥有了H101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市场的专利,其名为“CHINA”的系统免疫疗法也已经在主要国家申请了专利。预计今年,H101将在美国展开临床试验。

  2003-2005年,上海累计获得新药临床批文566个、生产批文310个,累计申请生物医药发明专利3066项。其中,一类新药临床批文38个,一类新药生产批文10个,一类新药批文数量(临床+生产)是“八五”和“九五”总和的6倍。去年,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已经形成10多亿元产值。

  在医疗条件缺乏的非洲丛林,如何及时发现悄然蔓延的艾滋病?一种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半小时就能擒获病毒的试剂盒,将为这些地区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

  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约有4千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缺少便捷有效的诊断手段,90%的感染者尚不知情,成为极度危险的传染源。

  2006年新春,总部设在纽约的克林顿基金会正式将科华公司确定为其在全球的艾滋病诊断系统四大供应商之一。通过这一渠道,科华公司的艾滋病抗体诊断试剂盒将大批量出口到亚、非、拉及欧洲部分地区。

  入选克林顿基金会,沪产试剂盒靠的是它出类拔萃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在此之前,科华研发的这一艾滋病诊断试剂盒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相中,并在该组织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实验室中接受评估。在453例样本的检测中,该试剂盒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双双达到100%,没有出现一例漏检或误判,由此被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推荐产品。

  作为市科委抗艾滋病专题重大项目,这款试剂盒的诞生,使得想象中无比复杂的艾滋病诊断变得既方便又快捷。由于操作简单、特征明显,即便没有专业人员在场,偏远地区的人群也能自查自测。

  目前,巴西、赞比亚等国政府已经与科华公司就产品出口事宜展开接洽。

  或申请国际专利,或参与国际认证,或承接外包业务——不满足于国内小市场的申城医药企业结合各自特点,勾勒出一条条个性十足的国际化路线图,全面进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迪赛诺公司的抗艾滋病药物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认证,远销非洲和南美;禾丰制药刚刚通过澳大利亚的CGT认证,一下子签下8个品种的订单;复星集团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被世卫组织纳入全球采购订单;微创的心血管支架已打入欧洲和日本市场;上药集团治疗糖尿病的原料药二早双胍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CGMP认证,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脑是蕞奇妙的信息加工和传导机构,一个又一个神经细胞如同平时用的电话:一端的树突是听筒,专门用来接收信号;另一端的轴突则像话筒,用来发放信号——如果没有这个基本极性,神经信息的传导就会彻底乱套。那么,神经细胞的“听筒”和“话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去年1月,美国《细胞》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一个名叫“GSK”的蛋白质,是决定“话筒”和“听筒”的“关键人物”,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是近25年来,我国内地学者首次登上这本顶尖学术刊物,其头部作者蒋辉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而该项研究工作全部在中国本土进行。

  为什么长期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会产生耐受性,疗效更是大打折扣?时隔半年,国际顶级刊物《细胞》上再次出现了上海科学家的名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旭不仅揭示了吗啡镇痛作用的新原理,更找出了其间产生耐受性的“罪魁祸首”,为发展新型“持续奏效”的镇痛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去年,上海科学家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细胞》上发表论文5篇,占全国的5/6,打破了中国学者在该期刊上25年的沉默。

  “十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在《科学》、《自然》和《细胞》等顶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46篇,其中由上海科学家牵头发表的论文占了一半。与此同时,上海科学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中50%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重点项目中20%的研究课题和经费,在基因药物、组织工程、抗体工程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占领了一批制高点。

  长期以来,中国人守着丰富的“百草”资源,却得“模仿”别国的药物,这一尴尬缘于我们的药物研究一直缺少一把高效的“筛子”,无法从浩如烟海的化学物质中选出那些能与疾病“一搏”的化合物。

  2003年,我国头部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筛选体系在张江建成,一举打破了创新药物研发的瓶颈,有望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化学药物97%以上为仿制药的劣势。

  筛选,是新药研发的起点。一般而言,至少要筛选10万个化合物,才有可能得到5个有希望研发成药的“候选者”,即先导化合物。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使得药物筛选模式焕然一新。

  ——快速,每天可筛选10万药次,可一药多筛,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上测试其生物活性,既增加了发现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的概率,又显著节约成本;

  ——微量,样品仅需几微克,使得一些珍贵的天然产物和难以合成的化合物也能进行生物活性筛选。

  作为一个国家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意义超越了技术本身。短短几年,中心构建起72种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和高内涵筛选平台,200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的二级筛选模型,发展了富有创新性的集群式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相结合的新药研究模式和一批先进的高通量筛选新技术,建立了首个国家化合物样品库,拥有10万个以上化合物。已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40余所大学、研究所和制药企业提供大量筛选服务,筛选化合物2万余个,筛选数10万药次,发现活性化合物上千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创新药物的研究。

  钱花得不多,时间也不长,一批重磅级新药已经在此诞生。其中,8个治疗肿瘤、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的创新药物已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2个治疗肺癌和早老性痴呆症的特效药明后年即可上市。

  从“一所六中心”的蕞初构想,到如今的“一所(中科院药物所)+一校(上海中医药大学)+30家研究中心”的组织构架——“十五”期间,通过对研发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完善,上海在国内率先构筑起了以国家级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条以基础创新、临床研究、应用开发、工艺设计优化为主的研发产业链,申城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一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10年前,当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还是纸上蓝图的时候,我国97%的药物为仿制药的现实曾是无数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十年磨一剑!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全新版图上,张江“药谷”成了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名字。从悄无声息到掷地有声,张江“药谷”留下的是一连串坚实的脚印:近30个创新药物在这里诞生,百亿元年产值在此创造,30家研究中心和10余个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落户此地。

  “药谷”的创新磁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著名医药企业的加盟,有力提升着整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能级。环顾基地,大、中、小型产业梯队在“药谷”分布错落有致:世界医药销售额前20位的企业一半安家“药谷”;天津天士力、江西汇仁、浙江华海等23家药品生产企业积极吸收着“药谷”的原创成果,以至于新药“才露尖尖角”就应者如云;200多家“头脑型”中小企业纷纷选择这里作为创业起点,入驻数量以80%速度递增。

  日长夜大的“药谷”不辱当年使命。如今,这里创造着全市近40%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成为新药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集聚区,更是领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引擎”。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药谷”申请的新药临床批文以年均近70个的速度递增。目睹眼前的一派生机,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乐观估计,15年内,我国有望跻身全球新药研发的“头部方阵”,与欧美、日本等国同级竞争。

  遥想“药谷”又十年,心有多高,未来就有多远。

  经过十年的布局和发展,上海形成了以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张江“药谷”)为核心,南汇周康和临港地区、徐汇枫林、星火开发区、青浦开发区为辅助的五大产业集聚区。去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约占全国1/10,连续6年保持年均17.4%的高速增长,比同期GDP增长高出5~7个百分点,成为申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全新版图上,张江“药谷”是一个不能不提及的名字。10年创业,张江“药谷”从悄无声息到掷地有声,留下的是一连串坚实的脚印,让我们来听一听——

  从事生物医药产业,要能忍受寂寞,能持之以恒,才有冬去春来,满园芬芳。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俊林

  简单的技术“移植”换不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松涛

  通过科技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公司在非专利药物领域矢志不渝的发展战略。

  ——上海迪赛诺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竞鹏

  创新成就了科华的昨天和今天,也必将为科华赢得辉煌的明天。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伟国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今后我们更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以创新求突破,从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甘益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维生物正从浦东扬帆启航!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放

  只有持续自主创新和国际化,才能使生物医药企业基业长青。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群斌

  在贯彻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上药集团应该成为一个研发型、国际化医药集团,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钱琎

  1996年8月2日 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科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共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合作协议,这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内设立的头部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1998年10月29日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举行揭牌仪式。

  2001年7月28日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筹建成立。

  2002年3月19日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进驻基地。

  2003年1月25日 上海市检测中心入驻。

  2003年3月28日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基地正式开工奠基。

  2003年11月4日 杜邦(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举行奠基仪式。

  2003年5月 美国礼来、安祺生化、先导药业、归谷生物四家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进驻科技园孵化楼。

  2003年11月 占地7.47万平方米科技园项目全面建成,包括10幢专业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大楼和2幢配套大楼。

  2003年11月28日 园区头部所整建制大学——中医药大学新校区落成。

  2004年10月25日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在基地科技园举行开业典礼。

  2004年10月30日 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罗氏在全球的第五个研发中心——罗氏制药中国研发中心在张江药谷科技园孵化楼正式开业。

  2004年12月11日 上海中医药创新园在位于张江的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启用,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也在同时同地揭牌。

  2005年2月22日 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和浦东新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中心在张江正式挂牌成立。

  2005年4月23日 投资6亿元人民币、占地160亩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部)在张江正式落成。

  2005年06月29日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中国研发中心进驻药谷。

  2005年09月29日 上海张江现代医疗器械园正式开园。

  2005年11月22日 杜邦中国研发中心开业。

  经过10年的开发和建设,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项目300余个,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呈现出极富吸引力的区位优势、聚集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机制优势和服务优势。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rent.sh.cn/index.php/post/1162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G0424 嘉定嘉松中路宝丰路火车头式2000平单层带行车厂房仓库出租

G0424 嘉定嘉松中路宝丰路火车头式2000平单层带行车厂房仓库出租

 编号: G0424 嘉定嘉松中路宝丰路,临近G2高速出口和嘉松中路,目前只剩一栋火车头单层厂房,面积约2000平米。厂房形象好,层高8米,中间无立柱,配5吨行车一部,中间通道卸货雨棚配二吨行车一部,配套办公楼宿舍食堂,电150KV。价格7毛5可谈。联系人:葛先生 手机/微信:13391219793...

G0869 青浦 华隆路 嘉松中路 3500平方 电100KV 带行车 1.2元

G0869 青浦 华隆路 嘉松中路 3500平方 电100KV 带行车 1.2元

G0869 青浦 华隆路 嘉松中路 3500平方,层高10米,用电100KV,有证,带行车,独院式,分租报价1.20元,整租1.1元。7月交房! 有意请记录编号 加微信 13391219793 提供名片 及 营业执照申请看房....

 G1358 青浦华新嘉松中路纪鹤路独门独院7850平方单层厂房仓库出租 可装行车

G1358 青浦华新嘉松中路纪鹤路独门独院7850平方单层厂房仓库出租 可装行车

 编号: G1358 青浦 青浦华新嘉松中路纪鹤路附近 独门独院7850平方,标准单层厂房,层高8.5米,可加行车,形象好,空地约3500平方,环境优,配电650kva,报价1.2/天/平方,有独立办公楼,宿舍,食堂一应俱全。适合仓储物流,五金机械加工,淘宝电商,快递等行业。...

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普洱市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发展综述

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普洱市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发展综述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产业集群——普洱市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发展综述   近年来,普洱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的科学谋划和精心培育,夯实了产业根基。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产业集群——普洱市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发展综述   2022年05月09日 19:15:05   画面...

复工复产中的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抗肿瘤药产线已恢复检测机构备战报复性增长

复工复产中的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抗肿瘤药产线已恢复检测机构备战报复性增长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在此轮抗疫中成为主力担当,随着头部、第二批近两千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发布,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开始防疫和主业生产两手齐抓。   据悉,在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中,包括了19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约30%为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学检验所等,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上海市公立医院一起,以每日两班或三班作业、24小时连续运作,支撑...

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荣誉合作伙伴: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罗氏制药中国特别支持伙伴: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勃林格殷格翰集团协同支持: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单位:头部财经|一财万项战略媒体合作伙伴:新华财经海...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启动头部批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启动头部批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

  新华财经上海9月23日电上海国投公司网站9月23日消息,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发布《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头部批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启动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吸引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和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升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   公告要求,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拟投资的头部批子基金应为设立在上海市内的股权直投基金。子基金须有专业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