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逐浪高而立之年再出发松江经开区敢为闯将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奇迹
国家级松江经开区和松江综保区的高质量发展,是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的一扇窗口,也是“上海制造”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一个特殊风向标。
2022年初,在商务部公布的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38名,较上一年度提升32位,创历史新高。其中,对外贸易排名全国第三,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松江综保区取得全国绩效评估第4名、东部地区第2名的佳绩。
“2018年第101名,2019年第79名,2020年第70名,2021年第38名,2022年有望进一步跃升,取得这样的跨越式发展实属不易。”松江经开区的干部这样感叹。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松江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回眸历史。1992年4月,松江经开区(当时为松江工业区)建设不久,迎来头部批外资投资商——日本东洋电装。企业负责人来松江考察后表示,道路没有贯通,有再多的地、再优惠的政策也没用。在反复沟通下,对方表示,可以在松江建立头部家在华工厂,但附带条件是,一年后要把莘松高速公路和荣乐东路贯通。要在短短一年内,完成居民动迁、企业搬迁、桥梁施工等,难度可想而知。
一年后,道路贯通工程如期完成,松江的效率和信誉得到东洋电装公司的认可。随后,松江的口碑传至日本,日商“成群结队”而来。到1994年,松江工业区已引进上百家台资、外资企业投资布局,工业产值一度占到上海的1/7,进出口额占到上海的1/5。1994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将松江工业区列为市级工业区,这也是上海市郊县首家市级工业区。多年来,这样的“店小二”式服务,一直得到继承和发扬。
回顾历史,是为了找到更明确的方向和定位。今年,松江经开区在全国的国家级经开区排名有望再度大幅提升。奋楫扬帆逐浪高,而立之年再出发,松江经开区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用好用足综保区政策,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改革辟路、创新求实的新姿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高质量发展积聚磅礴力量,创造新的业绩、增添新的荣光!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松江经开区”)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组织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松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党委发挥在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上的独特优势,帮助企业共享资源,促进合作。”睿速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邵国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是发扬“把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立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创新实践。自从松江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党委在经开区成立后,多渠道深度对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需求,打造个性、精准化、全流程定制服务,以组织联网、阵地联建、人才联育、发展联谋、党群联动、活动联办形成党建生态群,有效服务创新链、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党建创新。
在位于松江经开区的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电气”)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不断,设备运转不停。作为松江经开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头部企业,2018年3月,正泰电气公司党委以正泰智电港园区为依托,与12家入驻智电港的企业组建了上海市首家产业集群党委——正泰智慧能源产业集群党委,该产业集群党委创新性地提出“龙头带动、项目推动、人才驱动、共建互动、党群联动”的“五个动”党建机制,通过召开全要素对接大会,企业生产难题在哪、日常经营需要什么、各项制度如何落实等产业集群企业遇到的问题有了解决之道。
正泰智慧能源产业集群党委书记陈成剑说,产业集群党委创设了党员创新工作室,开放共享正泰电气“五横五纵”培养体系,并通过与25家属地单位结对共建、党工青妇“四位一体”协同联动等多种方式,使产业集群党建工作迅速开创了“协同、共享、共建”的新局面,有力巩固了党委在产业集群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以正泰电气终端智能电器党员创新工作室为例,团队成立之初只有两名党员,后来发展至7名,技术骨干原来只有3名,后来增至10名。团队在项目研究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仅智能断路器一个项目,已授权5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传统低压电器向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基础,有效支撑了智能电网的建设。
“通过党员创新工作室,我们老党员带新党员,党员带群众,既弘扬了‘传帮带’精神,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和科创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共生共赢的良性循环。”正泰电气电力变压器制造部党支部组织委员李粤蔚说。
近年来,松江经开区鼓励指导产业集群党委共申报双融合项目206个,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23个、成果转化项目34个、转型升级项目27个、人才培养项目22个,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党建创新两位一体、深度融合,主动激发区域创新联合体的“红色”活力。
松江经开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承载地,园区内的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近年来蓬勃发展,一批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在近些年脱颖而出,如单抗生物领域的复宏汉霖,疫苗领域的国药生物,生物制品领域的永泰生物、华道生物,生物试剂领域的百力格、碧云天,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开源、菲思特,抗生素领域的同联制药,医疗设备领域的奥星医药,医用可吸收材料领域的昊海生科,医疗器械领域的易固医疗等,产业集群显现出资源整合、联动发展态势,形成了创新特征鲜明、产业布局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全景。
生物医药产业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X”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先导产业。2021年,松江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党委在松江经开区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党委书记、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表示,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举全区之力引进了很多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已经形成涵盖医药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商业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了生物医药企业的集群集聚。
截至目前,松江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有近3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以党建引领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党委的筹划下,集群内部成立了生物制药协同攻关创新、医疗器械协同攻关创新、精准医疗服务协同攻关创新、医疗设备协同攻关创新等多个项目小组,朝着“建一个组织、抓一个龙头、带一个集群、兴一个产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句话用在松江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党委身上蕞为贴切不过了。2018年,松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党委在经开区成立,覆盖企业产业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环节的研发、制造及应用。
2020年大上海疫情防控保卫战期间,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得知尼西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需要电镀化学品,便立即调配生产人员加紧生产并头部时间送达现场。尼西半导体遭遇物流受阻难题时,上海新阳半导体当即组织车队为其在重庆的工厂送去原材料,确保生产不间断。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之后恢复正常生产过程中,松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党委自告奋勇地当起了“红娘”,为企业穿针引线、纾难解困。面对“产业上下游步调不一致怎么办”的问题,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党组织推出“红色解法”,即通过党组织牵线,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行“生产共扶、订单共商、资源共济、防控共抓”。
在党建引领下,不仅在产业集群内部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展,跨集群的技术创新交流也碰撞出了火花。之前5月,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上海睿速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因疫情影响遭遇现金流危机,几个科技攻关项目进度停滞不前,集群党委联动协调,顺利获批贷款渡过难关。同时,依托大学城高校资源优势,生物医药集群党委邀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跨集群协同合作,在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医用电路板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出电路板零部件国产替代产品,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有效降低睿速创生医疗的原材料成本,消除了疫情封控导致的跨区域原材料物流受阻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松江经开区的正泰智慧能源、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三个产业集群,覆盖近200家企业,建立党组织49个,共有党员1272名。松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雷军表示,园区通过不断壮大产业链上的组织圈,充分发挥集群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引领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集群在区域内产业链上的帮扶带动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保证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发展。
近年来,松江经开区将强化党建引领与人才赋能相结合,主动将人才引进的服务窗口搬到企业一线,切实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为企业拴心留人、厚植人才基础营造良好氛围,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积蓄动能。
“我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萌新’,成长为可以独立做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离不开公司的系统化培训,以及松江为青年人才提供的良好工作和居住环境。”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研发工程师乔玉洁正在公司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的实验室里不停忙碌。5年前,她从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便成为了昊海生科的一员。
“这5年,松江对人才的录用培育奖励、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我都享受到了,我能感受到松江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处处为人才着想的用心。”乔玉洁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越好,越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随着松江人才集聚新高地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在松就读”的优秀大学生选择留下来。2022年,又有4名东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加入昊海生科研发团队,成为乔玉洁的新同事。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严军表示,蕞近5年选择留在松江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松江大学城已有639名毕业生在松江就业,同比增长17.46%。
除了“留下来”,还有更多优秀毕业生“走进来”。以松江2022年储备人才招录为例,计划招录40人,报名人数达近5000人,其中九成以上来自“985”“211”和“双一流”高校,近300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还有140余人是海外留学人才。
“我在松江大学城读研,在松江度过了3年美好时光,毕业后又顺利留在这边工作,半年多来生活工作都非常开心。如今还有望直接落户上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来自安徽的蒋家鹏去年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位于松江经开区西部园区的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结构工程师。
毕业后留在松江工作是蒋家鹏的头部选择,而能落户上海也是他择业时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入职后,公司为蒋家鹏申请了人才租房补贴、录用奖励、生活补贴等,他对现在的工作生活非常满意。
2010年,刘城林从江西吉安来到松江,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启美好的校园时光;大四那年,在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为之后的事业埋下伏笔;工作后,紧跟公司的发展脚步,在专业领域不断钻研并取得优异成绩……十二载光阴似箭,如今已成为博阳公司研发经理的刘城林,早已把松江当成了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收获了学业和知识,更收获了事业和成长。
“刚来时,全公司只有11名员工。这些年,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带动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壮大。”回想入职初的时光,刘城林记忆犹新,“公司同事就像是一家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从一名职场“小白”,成长为研发经理,在博阳公司的这些年,刘城林刻苦钻研技术,带领团队研究课题,创新产品。为把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太阳能集热器集中在一起,他与团队常常顶着高温,在户外采集数据,加班加点分析研究,蕞终研发出了集发电、热水为一体的PVT光电光热板,研发取得突破性成果。如今,这款产品已获得多项专利授权,还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获得2018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入围资格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引智创新成果50佳”等荣誉。
“松江是我们这些‘沪漂’梦开始的地方。”刘城林坦言,正是松江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让他们这些追梦青年可以在新能源领域安心研发设计。
为企搭台引才的同时,松江的产业政策帮扶也助企攀登。在政策助力下,博阳公司迅速发展,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新建的北斗时空(上海)大数据融合应用产业基地也即将投入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城林也跟着公司一起成长、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成才立业的目标。他先后参与多个上海市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建设,主持和参与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住建委房屋管理科技项目、上海市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等。
来自甘肃的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张昀,2013年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后,选择留在了松江。从跑工地到成长为公司的高层,10年间,张昀见证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无到有,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他个人也连续两年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2020年度、2021年度的优秀人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和松江越来越利好的人才政策,每年都会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博阳新能的团队。”张昀对松江的人才环境有着切身的感受。2018年,松江推出首个G60人才公寓茸城新业苑,张昀成为首批住户,同时享受了人才租房补贴。如今,张昀落了户,在松江买了房。目前,他正在申请人才购房补贴。
“对我们这些新松江人来说,松江是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这片热土。”张昀表示,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博阳新能将加紧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通过科技创新,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截至2022年12月,松江经开区内高新技术企业245家,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9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数量92个(跨国地区总部5家、市区技术中心66家、研发中心2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集聚重点人才730位,8家企业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突出贡献人才团队奖。
松江经开区始终秉持企业至上、精诚服务的“店小二”精神,严格落实“一网通办”、G60科创走廊“零距离”审批制度、中层干部联系走访制度,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全方位、全流程的审批代办服务,在项目的办理推进工作中创造了多项“头部”,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经开速度”,擦亮了“店小二”金字品牌。
前不久,正泰智电港三期项目顺利签约,成功摘牌松江工业区c02-16a-05号地块。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松江区第三例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成功案例。通过这种土地高效利用新方式,项目实现当天签订土地转让合同,当天发放施工许可证,当天现场打桩施工。
据了解,作为松江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正泰智电港三期总投资约93750万元,拟建设用地约4.7万平方米,目前,正泰智电港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3月底竣工,招商引入企业近百家,主导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聚集度达到80%以上。
“正泰智电港三期项目原为闲置用地,为了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松江经开区帮助企业实施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推动存量用地提质增效。”松江经开区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张磊告诉笔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政策内容,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是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创新模式。存量产业用地通过要素流动,既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经济密度,又降低了企业生产和时间成本,还有利于平衡二级市场的有效供给。
“项目土地不同于国有一手工业土地出让,通过节余土地分割二级市场转让的方式,审批程序可以并联操作,提前走程序。”张磊表示,在探索土地政策同时,项目从拿地到施工,再现了“松江速度”,帮企业抢先发展,节约成本。为顺利推进项目审批时速,松江经开区“店小二”团队与相关职能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保持密切沟通,提前聚焦问题,梳理方案建议,明确各个时间节点的注意事项,协助企业提前做好审批材料的准备,确保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据悉,正泰智电港三期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借助园区现有产业基础,紧密围绕松江产业发展规划,定位为“以高端制造为主导、智能电气、能源互联为辅的一体两翼多点”的科技创新高地,围绕正泰五大产业集群,充分整合正泰智能电气、绿色能源、工控与自动化、智能家居以及科创孵化产业板块优势,打造“高端智造、总部经济、科创平台与人文生态社区”的“3+1”产业园区,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优质外资引进力度,该项目还有效利用外资,助力松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规划。目前,正泰智电港三期项目已与美资企业达成合作,将引进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以上的传送带和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预计2024年底投产。
得益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建设升级、松江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经开区“店小二”们的精诚服务,“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各大项目齐头并进,形成了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的循环发展良好态势。引入和服务包括腾讯长三角先进计算中心、超硅半导体、顺络电子、复宏汉霖等多个百亿级重大项目。
2020年3月,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落户松江经开区。在做足前期准备的情况下,正式签约后立即开展土地出让相关工作,梳理全流程、各阶段细节要点,罗列每个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及相关材料、手续,并对各阶段、各委办局进行了串联,确保无缝衔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在帮助腾讯集团抢出一年战略机遇期后,“店小二”们周密配合,又创造了项目签约后58天完成土地摘牌,3天拿到施工许可,6月份破土开工的“奇迹”,通过将拿地时间压缩到极致为项目再次按下“加速键”,再一次生动地诠释了“松江速度”,打造了“腾讯模式”。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们都叫‘店小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个产业项目,让企业家切身体会宾至如归。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秉持解决企业家一切问题,消除一切麻烦,引导避开一切弯路的原则,坚定高速、高效的核心理念。”张磊说,“店小二”职责就是及时帮助企业咨询、协调在项目报批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能自行解答和处置的,自行处置;无法解答和处置的,向相关职能科室咨询或组织协调,确保快速处置各类问题,在此过程中对自身经验也是一种积累。非必要情况让企业无需自行前往各部门,让企业做到不出门,就把事情解决。在松江,“店小二”就是要让企业感受到松江的热情,让企业到了松江,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店小二”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奋进。
松江经开区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夏超群表示,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做法,积极对接协调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开花。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