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六年新增本科专业297个培养匹配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多样化人才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上海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时代责任,不断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推进落实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性支撑。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龙头之力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教育部和上海市签署上海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市政府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年)》,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着力点,以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效能为保障,共同推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在上海高质量落地,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上海力量。
教育部在沪召开首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
与时俱进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六年来,新增本科专业297个,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6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家、学士学位授予单位5家,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其他13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和58个专业类别,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市情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复旦大学成立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储备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引导高校更加主动融入并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让高校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推动者、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者。
优化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密切跟踪全球研究前沿和新兴产业、基础研究进展,遵循学科生长逻辑和颠覆性科技创新演进逻辑,依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前瞻布局一批未来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采取压减或转移与学校发展定位不符的学科专业、切割部分传统学科专业转移至同城其他高校、跨校建立学科共建等方式,引导高校学科专业“腾笼换鸟”。压缩淘汰一批社会需求趋势减弱、不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点和学位点,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届新生报到
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促进办学匹配前沿领域和产业需求。出台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和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高校“一校一案”编制招生结构规模调整方案,采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争取到2026年,理工农医类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招生占比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10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同时,探索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住企联合培养”,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急需人才,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础,由企业出题、企业和高校共同答题,着力推动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培养由“住校”到“住企”,构建“校企联合、工学一体”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在上海大学成立
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
统筹推进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科学选拔、贯通培养试点,启动数学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改革,依托优质高中少年班、高水平大学英才班,探索本博贯通。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分类搭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支持高校依托特色优势和学科专业分类建设集成电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智慧农业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开设微专业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跨学科课程资源,完成课程学习并达到考核要求的可获微专业证书。针对涉外法治、区域国别、农业经营等紧缺人才,推进专项班培养,加快需求响应速度。
同济大学发起成立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六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在未来前沿探索、重大科技攻关、产业技术革新、中华文明传承等方面极具创新潜力的青年学生。上海高等教育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6项,获以头部单位统计的高等教育类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7项,其中同济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获特等奖。每年为国家和上海培养输送2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全国领先。
2025届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青年师生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通过加强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每年超过25万名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
六年来,上海已构建校级-市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体系,全市高校每年立项的校创、市创、国创项目总数已超1万项,财政经费支持累计超1亿元。
27所本科高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创业学院等),36所本科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6所高校先后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4所高校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全市高校累计开设1000余门双创教育课程,选课超40万人次;自主编写的创新创业教育类教材和案例库达150个,出版双创教材51本。与各产业园区和行业企业等共同建成300余个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上海赛区累计近40.13万个项目、160万人次报名参赛,获得国赛金奖83项;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金奖项目“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夺得大赛全国总冠军。
“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获得全国总冠军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